“小蝸牛”的蛻變
案例概述:拖延行為的多維表現
小學一年級學生小陽自入學起就表現出明顯的拖延行為,主要表現為時間感知模糊、任務啟動困難、執(zhí)行效率低下,且伴隨明顯的情緒波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晨間入校場景:小陽每天在早讀鈴響10分鐘后才到校。進入教室后,他會花5\~8分鐘翻找作業(yè),常分批次提交語文、數學作業(yè),導致早讀任務完成率不足 50% 。(剩余3356字)
目錄
- 系統(tǒng)的力量...
- 微班會設計面面觀...
- “微”而有為:三元素打造高效微...
- “5分鐘模塊化結構”解鎖微班會...
- 德育“微”力量 設計“大”講究...
- 我們都是有故事的人...
- 微班會巧設計 成長思維繩上生...
- 一堂計劃之外的微班會...
- 張瓊:勞動是一種快樂...
- 用愛填補“愛的落差 ”...
- “熊孩子”與“熊爸”...
- 打敗“搗蛋怪”...
- 學生自傷致歉之后...
- 講好班級故事...
- 變廢為寶,開啟創(chuàng)意之旅...
- 身“體”力行 聚智賦“能...
- 中醫(yī)文化潤童心 啟蒙傳承正當時...
- 從拖延到高效...
- “小蝸?!钡耐懽?..
- 從“拖延小丑”到“行動英雄”...
- “罷工”的“太陽”...
- 以“互動儀式鏈”理論為背景,提...
- 有效學習的三大因素...
- 新手家長如何做好協同育人?...
- 炸裂的媽媽最親近...
- 從“破墻”到擔責...
- 向日葵的綻放...
- 班上有個“目標箱 ”...
- 學生的“太陽”和“星星”...
- 一只啞鈴...
- 課堂太吵鬧,試試這七招...
- 以勞促學 以數賦能...
- 當心理輔導遭遇標簽之困...
- 心理求助去污名化的三個教育法則...
- 從個案干預到群體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