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干預的 “守”與“疏”

打開文本圖片集
破解“威脅式表達”背后的求救信號
當學生以極端行為作為談判籌碼時,其本質是用錯誤的方式表達未被看見的需求。班主任需要從激烈的情緒中捕捉3個核心信號:被接納的渴望、被理解的訴求、對歸屬感的需要。
當小明緊擦欄桿的手指關節(jié)發(fā)白、脖頸青筋暴起時,這些肢體語言遠比“跳樓”的威脅更真實。此時需要關注3個方面:一是肢體呈現(xiàn)的防御姿態(tài),如蜷縮身體、雙臂交叉;二是面部微表情,如瞳孔擴張、嘴角抽搐;三是異常生理反應,如過度換氣、顫抖等。(剩余180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