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習語家風
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激勵學生,公平公正對待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可塑之才,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特長。 —2018年9月10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
-
讀詩,讀帶來美與愛的佳作
讀詩,是一種修養(yǎng),也是一種素質(zhì)。寫詩,是表達愛,也是為了美。大家都知道,小學語文教材都選有兒歌、兒童詩和古詩詞等作品,語文老師很喜歡詩作,也很想教好,但由于不少老師在大學未接觸兒童文學,也未接觸有效的詩歌欣賞和教學的方法,于是,見到教材里的...
-
新書速遞
《育兒大咖說:好父母應該這樣做》 作者:李華錫 主編 出版社:中國法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年5月 推薦理由:本書以孩子成長為圓心,從生活技能培養(yǎng)、習慣養(yǎng)成到網(wǎng)絡防沉迷、權(quán)益保護等方面出發(fā),覆蓋十大核心育兒場景。66位跨領域?qū)<一怼爸?..
-
用愛的微光,點亮童心四季
策劃人小語 每當在新聞里看到一些孩子發(fā)生極端事件,我們常常會說,應該早點兒去看心理醫(yī)生。在大多數(shù)家長的認知中,只有問題嚴重了,才有必要求助專業(yè)心理咨詢或進行精神疾病相關(guān)的治療。其實,孩子的心理問題,從來不是一件事、一場爆發(fā)、一段時間就形成的...
-
熟悉與信任,家庭心靈治愈的天然土壤
家庭何以成為心靈療愈的土壤?或許源于生命最初的信任感與日常相伴的熟悉感。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都帶著一顆柔軟的心,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用智慧守護這份生命之初的美好。 從第一次微笑到第一次心碎,父母見證著孩子情緒的每一道波紋。當孩子在外面受了...
-
以愛為本,幫孩子度過入園焦慮
育兒不是套用理論的公式,而是一場用愛回應生命的旅程。 當孩子面臨入園焦慮困境時,桐桐父母沒有盲目遵循“狠心”法則,而是回歸愛的本能,筑起安全的港灣。 看著桐桐背著書包獨自走進校門的背影,我常常會想起幾年前那個哭著不肯進幼兒園的小不點兒。我們...
-
學習賦能,智慧應對青春期戀愛
孩子的成長猶如四季變換,青春期的情感風暴更需智慧掌舵。 悠悠媽媽早在孩子逆反苗頭初現(xiàn)時,便通過學習積極儲備育兒能量。 兒子悠悠16歲,正在讀高中。我發(fā)現(xiàn)他可能戀愛了是在某個周日的晚上,確切說是深夜11點。按照日常作息,那時他早已應該上床睡覺...
-
攜手改變,助力孩子的治愈之旅
心理咨詢是專業(yè)的心靈渡船,但唯有父母登上“改變之船”,才能載著孩子駛向治愈的彼岸。 我是一名13歲女孩的父親,但平時常常會忘記這一點。單位里總有忙不完的工作,下班后有數(shù)不清的應酬。我像大多數(shù)中年男人一樣,以為自己擔負著養(yǎng)活家庭的重任。時間久...
悅讀
-
新中國第一代女廚師胡麗妹的“煙火人生”
胡麗妹以一鍋一鏟書寫京幫菜烹飪傳奇,用一生詮釋匠人精神。她不僅在灶臺前創(chuàng)造美味,也將愛與技藝傳承,讓人們感受到煙火背后的溫暖與堅守。 2025年2月3日,央視總臺首播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四季。片中,一位女廚師的亮相瞬間吸引了全國觀眾的...
-
邰麗華:跨越二十載的千手傳奇
提起邰麗華,很多人的腦海中會第一時間浮現(xiàn)出《千手觀音》的美好姿態(tài)。如今,距離邰麗華領銜21位殘障人士演繹那曾感動無數(shù)人的春晚節(jié)目,已過去了整整20年。 2025年4月12日,中國殘疾人藝術(shù)團以舞蹈《千手觀音》為底本、以敦煌莫高窟千手千眼觀音...
人物
-
中國首個白化病公益組織:我們是月亮的孩子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逆光行走,用視力不足0.3的雙眼,去洞察世界和生活。他們用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世界:白化病人可以很好地長大,可以獨立地面對生活。他們始終相信,每個逆光而行的靈魂,都值得被月光溫柔環(huán)抱。 6月的陽光炙烤著大地,當人們穿著短袖享受日...
-
情緒就像花園里的花
兒子浩浩的情緒常常失控。于是,我用了一種別出心裁的辦法,引導他學習與情緒共處。 孩子情緒易失控,我教他管理情緒 期中考試成績公布那天,7歲的浩浩攥著數(shù)學卷子,氣呼呼地回到了家。他把書包扔到沙發(fā)上,卷子拍在茶幾上,自己重重地倒進沙發(fā)里。我看著...
-
放手后,我家娃開啟了自律狂飆模式
成長需要空間,父母莫要以愛之名剝奪本屬于孩子的權(quán)利。 操心的媽慣出擺爛的娃 上小學六年級后,兒子恒恒的學習壓力驟然增大。周六,我和老公都要上班,無暇他顧。沒辦法,我只能提前為他做好安排,一張紙上列滿了第二天要做的事:背課文、寫生字、記單詞…...
婚家劇場
-
“蓮心”牽起家家情,育出文明好風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句楊萬里筆下靈動的詩句,流傳千古。如今,他的故鄉(xiāng)江西吉水正打造“蓮心”品牌,在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池塘”里,為社會涵養(yǎng)出清正的風氣。 行動暖到家,家風培育人人夸 2025年2月21日,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
-
塞上花開別樣紅,銀川兒童友好的“溫暖密碼”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持續(xù)以兒童需求為導向,推動兒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發(fā)展的方方面面,讓這座“塞上明珠”真正成為孩子們快樂成長的幸福家園。 2023年4月,銀川市成功入選國家第二批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名單,成為西北地區(qū)推進兒童友好理念的先行者。銀川...
-
從物質(zhì)幫扶到心靈守護:象山“愛心媽媽”二十年護童成長
在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有一支“愛心媽媽”團隊,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為數(shù)千名留守、困境兒童筑起愛的港灣。 象山“愛心媽媽”團隊由象山縣婦聯(lián)指導、西周巾幗聯(lián)誼會具體運作,從2002年成立之初的十幾人發(fā)展到如今的161人,近三年各類捐款累計超過...
婦聯(lián)行動
-
司馬光家訓的當代啟示:以儉養(yǎng)德,以德傳家
司馬光家族以“世以清白相承”延續(xù)七代廉儉家風。物質(zhì)生活優(yōu)越的今天,《訓儉示康》這篇寫于千年前的家訓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成為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珍貴指南。 家風家訓的傳承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北宋名臣司馬光對兒子司馬康的一篇家訓—《訓儉示康》開篇...
-
“看不見”的世界,看得見的愛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的這首小詩用在這對夫妻身上再合適不過。 2025年2月8日,韓瑤一家三口去爬山,在春寒料峭中感受勃勃生機?!白筮呌惺^,小心!”女兒孫一心走在前面,不時提醒身后的父母。孫志遠拉著妻子韓瑤的手小...
-
一張全家福,見證了人間最美故事
泛黃的照片定格了66年鉆石婚的溫馨,30年風雨同舟繪就了這個家庭美滿和睦的溫馨圖景。 2025年1月31日,正月初三。屋外萬家燈火通明,春節(jié)的喧囂還未退散,張小娟家中卻略顯冷清。兒子劉傳奇在初二那天已回消防站值班,只留兒媳陪著老兩口。張小娟...
-
咖啡館里的“魔法課”
一位有心的父親以化學實驗為媒介,在日常生活中播撒科學的種子,開啟孩子們探索世界的奇妙之旅。 “一個不會做化學實驗的咖啡館老板不是一個好爸爸!”這句話看似是網(wǎng)絡上的無厘頭玩笑,卻在現(xiàn)實中被一位父親演繹得淋漓盡致。他就是翁周明,一位普通的咖啡館...
-
用街舞講中國故事,這對父母的格局贏了
好的父母,不一定給予孩子優(yōu)渥的家境,卻一定具備發(fā)現(xiàn)孩子潛能的慧眼、托舉孩子夢想的勇氣,以及用文化滋養(yǎng)孩子的智慧。 兩天能做什么?打掃房間、追一部劇、讀一本書……這對中國少年卻在兩天內(nèi)編排了一套功夫街舞,驚艷了全世界。 2025年3月,在巴黎...
家庭家風
-
老公的迷惑行為大賞
我懷孕后,老公一系列“神操作”讓人哭笑不得,可又處處藏著愛。 看到驗孕棒上的兩道杠,老公比我還激動。他揉了揉眼睛,又掐了下自己的大腿,確定沒有眼花,也不是在做夢,忍不住大笑道:“哈哈哈,我要當爸爸了!” 激動可以理解,畢竟我們要孩子晚,能懷...
-
育兒不是一個人的馬拉松
父母懂得求助,是讓多孩家庭成員都幸福的養(yǎng)育智慧。 作為一名從業(yè)超10年的心理咨詢師,我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那些養(yǎng)育多個孩子依然從容淡定的父母,往往不是做得更多,而是懂得建立育兒支持系統(tǒng)。我在課堂上采訪過上百位多孩媽媽,她們都表達過類似顧慮:“老公...
-
暴脾氣寶寶的背后,站著六個需要學習的大人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期待孩子改變的,自己先改變。當七口之家集體出現(xiàn)在托育園時,真正的教育才剛剛開始。暴脾氣寶寶的背后,站著六個需要學習的大人 嬰幼兒的“片段式”學習 天然瓜果是寶寶們感知世界美好的極佳教具。上周,我?guī)е鴮殞殏円黄鹌穱L...
-
科學育兒時,別丟了藝術(shù)思維
育兒是一門藝術(shù),不妨將科學與藝術(shù)有機融合,更好地助力孩子成長。 在這個崇尚知識與科技的時代,學習更多兒童心理學、腦科學、教育學、營養(yǎng)學等多學科知識以實現(xiàn)科學育兒,已經(jīng)成為年輕一代父母的共識。因此,各類育兒書籍琳瑯滿目,育兒課程與專家講座備受...
-
告別戰(zhàn)斗或逃跑,看見育兒新可能
當我們能夠與自己的情緒和壓力相處,解決育兒難題就有了新的可能。 一輔導孩子功課,很多家長就會著急上火,但具體反應不太一樣。比如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有的家長很生氣,會訓斥甚至打孩子;有的家長感覺力不從心,干脆請別人來輔導孩子;還有的家長...
優(yōu)生優(yōu)育
-
兒子不愿請假出去旅行了 等
兒子不愿請假出去旅行了 Q:兒子上幼兒園后,除了寒暑假,我們每年還會請兩三次長假(兩周左右)帶他出去旅行。原來他很開心,但上大班后就不愿意了,每次都是好說歹說才同意。請問我們這樣做是不是不好? A: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出去走走的意義,遠大于去...
-
羽依少年時,我們陪伴著彼此
它們用“吱吱呀呀”的陪伴,啄食掉我生活中所有的枯燥。 2020年的一天下午,同學一臉興奮地問我,要不要領養(yǎng)她家剛孵出的鸚鵡寶寶。我沒多想便答應了,隨后得到了人生第一只“走地雞”—一只檸檬黃的小鸚鵡,我為它取名“草莓”。它站在我掌心時,羽毛蓬...
-
AI正在改變孩子的大腦
孩子過度依賴人工智能存在諸多隱患,為此,父母需要學做思維教練,筑牢三重防線,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最近,8歲的兒子遇到任何問題,都會先問問DeepSeek。我問他:“DeepSeek給的答案就一定是正確的嗎?”他肯定地說:“那當然!”最近,他...
-
岳陽愛心媽媽攜“種愛娃”在北京過“六一”啦
2025年6月1日,天安門廣場的微風中,20名來自湖南省岳陽市的孩子齊聲喊道:“我們在北京過‘六一’啦!”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這是留在許多人記憶里的一首老歌。稚嫩的童聲,承載著孩子們關(guān)于遠方的想象、成長的儀式,以及對于祖...
-
空洞的隱形人
孩子不愛說話,也不交朋友,家長心急如焚,以為孩子是青春期叛逆。果真如此嗎? 小欣是個16歲的高一女生,總是沉默寡言,不與外界溝通。父母為此焦慮不已,帶她來到咨詢室求助。 沒有存在感的隱形人 小欣在咨詢中表現(xiàn)出長時間的沉默和尷尬,一個話題也找...
-
不可撤銷的承諾
在離婚協(xié)議中,夫妻雙方常常約定將部分或全部共同財產(chǎn)贈與子女,以保障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需求。然而,當一方事后反悔時,贈與能否撤銷? 2022年3月15日,民政局墻上的時鐘顯示10:37。葉文軒的筆尖懸在離婚協(xié)議最后一頁“房屋贈與條款”處?!皩W區(qū)...
-
幫青春期孩子走出失戀低谷
當青春期孩子遭遇失戀,無論是家長長舒一口氣,還是按自己意愿幫其轉(zhuǎn)移注意力,可能都不是智慧有效的做法…… 面對青春期孩子失戀,家長常見的態(tài)度有兩種:一種是長舒一口氣,覺得風險和問題總算解決了;另一種是擔心孩子會因此一蹶不振,然后去安慰、鼓勵,...
-
我在家庭教育指導課程中被“卷”成學霸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能力建設中心開展了家庭教育指導(積極心理指導)(以下簡稱家庭教育指導)職業(yè)技能培訓課程(原為家庭教育咨詢服務),北京幸福力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負責承辦了此課程。本文為大家分...
-
邂逅到同行,她為我編織了夢想長卷
創(chuàng)刊40年來,《婚姻與家庭》有很多老朋友,也結(jié)識了很多新朋友,收獲了滿滿的愛與成長,未來還將與每一個愛“她”的人攜手走過漫長歲月。 梁曉聲說:“讀書是最對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你多讀一本好書,就會對你產(chǎn)生影響。”《婚姻與家庭》雜志便是對我產(chǎn)生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