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
有性格的雜志呼喚有個性的作者
圍繞《中國美術》雜志的作者和內容,我想要和大家展開六個部分的探討:第一個部分是結合當前中國美術領域的現實情況,從美術的五種形態(tài)講起;第二個部分是通過向大家介紹《中國美術》雜志的發(fā)展歷程,探析其在不同階段的一些特點;第三個部分是探討《中國美術...
特稿
-
-
以現實圖景擁抱時代
高云(以下簡稱“高”):作為一種以間接和復制為特質的媒介藝術,版畫對題材、形式和觀念都是極為包容的,兼具實驗意味和精神色彩,探索空間很大。在我看來,版畫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藝術形式,既能向前一步躋身當代藝術的“實驗場”,又能向后一步堅...
發(fā)現優(yōu)秀青年藝術家
-
-
“泗水撈鼎圖”敘事研究
[摘要] 漢代畫像磚、畫像石中的“泗水撈鼎圖”以圖像形式敘述歷史故事,在漢代墓葬空間中呈現出多種敘事形態(tài)。從地區(qū)分布看,山東、江蘇以及河南等地的“泗水撈鼎圖”在天人感應的思想觀念下引入新的敘事元素“龍”,在“富于包孕性的頃刻”中集中表現敘事...
-
-
隸書“八分”沿襲流訛考辨
[摘要] 在唐代,“隸書”與“楷書”、“隸書”與“八分”的觀念經常被混淆,尤其宋代之后幾乎無法辨析,到了明清時期,“八分”更是幾乎等同于“隸書”。這與古代文獻所講并不完全相同?!敖耠`書”與“隸書”雖僅多一“今”字,但表達的意思并不相同,而“...
-
-
孫綽《游天臺山賦》借圖創(chuàng)作緣由考
[摘要] 《游天臺山賦》是東晉士人孫綽創(chuàng)作的一篇山水賦文。賦文中提及的“圖像之興,豈虛也哉”之說使得過往有學者認為孫綽是根據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賦文,還有學者認為賦文可能是借助地圖所作。那么,由此便產生了三個問題:孫綽創(chuàng)作《游天臺山賦》時為何會借助...
-
-
蘇軾《齊州長清縣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錄考
[摘要] 蘇軾撰書《齊州長清縣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刻石于1965年出土于山東省濟南市長清縣(今長清區(qū))真相院遺址地宮。其書、刻俱佳,此前深埋地宮八百余年,并不為世人所知。出土“塔銘”書跡如新發(fā)于硎,震人心魄,系蘇軾晚年楷書的代表作品,具有極...
-
-
“尚友”亦“尚古”
[摘要] 因思念云間故人,項圣謨邀請張琦合作繪制了《尚友圖》。此圖繪有六位于松間參與雅集活動的文士。此圖有一令人疑惑之處,即早在繪制之前,畫中人物里有四位已經離世。那么,兩位畫家是通過何種方式繪制了前述四人的肖像?他們又借助了怎樣的塑造方法...
-
-
俞蛟及其《讀畫閑評》初探
[摘要] 《讀畫閑評》的作者為俞蛟,其生卒年在學界多有爭議。筆者經過綜合分析,認為俞蛟應生于乾隆九年(1744),卒年今已不可知曉,不過據現有文獻記載,其最后活動時間應是在嘉慶九年(1804)。目前現存《夢廠雜著》中包含有《讀畫閑評》的版本...
-
-
“無法”及其指向
[摘要] “一畫章”作為《畫語錄》的總綱,是理解全書的關鍵,其中“無法”和“一畫”是“一畫章”的兩個核心概念。“一畫”之法并非無中生有,而是由“無法”而來。“無法”是“一畫”的根基,為“一畫”提供了宇宙本體論的哲學支撐。傳統(tǒng)中國畫與中國哲學...
-
-
民族形式與時代內容
[摘要] 胡蠻作為中國現代美術史上重要的美術理論家與批評家,在延安時期撰寫并發(fā)表了《歐化的中國美術之批判》《目前美術上的創(chuàng)作問題》等一系列美術理論與批評文章,積極介紹國外的美術經驗,系統(tǒng)總結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美術活動的成就,闡釋了自己的美術理論...
美術史學
-
-
改革開放以來四川地區(qū)美術產業(yè)發(fā)展狀況調研
[摘要] 四川地區(qū)位于我國西南腹地,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改革開放40年來,四川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始終位于全國前列,文化市場也在地方政府的幫扶下不斷壯大,方興未艾的美術產業(yè)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發(fā)展格局,在我國西南地區(qū)乃至全國美術產業(yè)發(fā)展中起到...
藝術市場
-
-
中俄高校美術教育的發(fā)展歷程、主要模式與優(yōu)化路徑
[摘要] 在兩國國際教育合作的相關政策影響下,中俄高校美術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可分為初步探索、機制化發(fā)展和內涵式發(fā)展三個階段,同時有著聯合辦學、設置教學基地和開展藝術交流三種模式。隨著中俄兩國新時代全面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關系的確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
-
-
從無形到有形: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與思維導圖在高等美術教育中的應用價值
[摘要] 在教育大眾化這一背景下,截至2016年,我國開設藝術專業(yè)的高校突破2000所,學生突破200萬人,出現了世界范圍內極為少見的“萬人藝術大學”。辦學規(guī)模的迅速擴張在展現出國家和社會對藝術教育愈發(fā)重視的同時,也引發(fā)了很多與教育教學相關...
-
-
清代繪畫長卷中的橋
[摘要] 《姑蘇繁華圖》生動地展現了清乾隆年間蘇州城經濟繁榮、社會生活穩(wěn)定的種種景象。隨著畫卷的展開,觀者的視線自西向東進入城市,于盤門、胥門、閶門到虎丘山的路程中發(fā)現許多河流、湖泊,也發(fā)現許多蘇州地區(qū)所特有的各種形制的橋。本文即通過分析畫...
-
-
雙重身份視角下的跨界轉型
[摘要] 20世紀早期,中國南方第一所公立美術學?!獜V州市立美術學校的創(chuàng)立,為華南地區(qū)美術教育事業(yè)的開啟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在研究1932至1936年廣州市立美術學校校史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了幾個關鍵且有趣的問題:李研山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法政科,...
-
-
試析民間美術的簡略用筆對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影響
[摘要] 中國民間美術的類型豐富多樣,涌現出了很多成就頗高的藝術家,這些豐富的資源對我們研究和創(chuàng)作中國畫非常有利。進入21世紀后,如何推動中國畫的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美術領域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如何從中國民間美術中汲取精華,也是每一位當代畫家需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