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
清代嘉道咸時期內務府官員的任官網絡
[摘 要] 作為掌控有清一代經濟命脈的重要職位,三織造及部分鹽政和榷關監(jiān)督等,主要由內務府包衣?lián)?。學界以往對清代內務府包衣外任職官的考察大多聚焦于康雍乾時期,主流判斷是嘉道以后包衣人與皇帝的關系漸疏,其權勢也被削弱。通過系統(tǒng)梳理嘉慶、道光...
-
從《御制增訂清文鑒》看清朝祭祀中的儒家文化
[摘 要] 清朝極其重視儒家文化,在沿襲明朝舊禮和調整清代祭祀的過程中,始終以儒家典制為根本。作為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其對儒家文化的接受存在由淺入深的漸進過程,因而官修滿文詞典所輯祭祀詞匯既與中原傳統(tǒng)記載有所差異,又顯現出滿漢文化的互攝...
-
國家圖書館藏清代八旗滿文家譜述論
[摘 要] 清代早期形成的八旗家譜多用滿文書寫,按其性質和功用的不同,可分為官修和私修兩類。官修家譜主要用于旗人的爵職承襲和八旗的戶口管理,行政色彩較濃,與明朝衛(wèi)所官兵的武職選簿類文書是一脈相承的;私修家譜則主要是在中國傳統(tǒng)宗族觀念影響下,...
滿族文化研究(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
-
道家生命智慧及其當代價值
[摘 要] 道家思想中蘊藏的生命智慧,從“自然”的哲學角度為世人探索生命的本質、生命的價值以及生命的過程提供了方向?!吧谋举|源于道”的思想回答了生命的起源問題。生命的價值在于珍惜身體本身的思想,回答了創(chuàng)造生命價值的根源問題。生命的過程是...
-
章太炎齊物哲學對中國文化的破與立
[摘 要] 近代中國受到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大量傳統(tǒng)學者對西方文化的理性、智識等觀念極為推崇,而章太炎則以莊子的齊物觀念對這些西方思想予以批評。在《辨性下》中章太炎認為文教國民更具智力,但卻遠離真如本性,陷入對概念系統(tǒng)的執(zhí)著。這源于章太炎以...
-
論《周易》的“中行”觀念及其思想史意義
[摘 要] “中行”是《周易》的重要觀念,是中正之道的體現?!吨芤住方浳膹木夹惺潞偷赖缕焚|兩方面對“中行”進行論述,是為政之道的主要原則。《周易》傳文對“中行”觀念進行闡發(fā),凸顯“中行”在道德修養(yǎng)上的突出作用和地位。先秦儒家普遍重視“中行...
國學論壇
-
論北朝的文學競爭與創(chuàng)作精神
[摘 要] 北朝以文學評比引領優(yōu)秀作品的產生,以“文人相輕”激勵文學創(chuàng)作競爭,批評不良風氣倡導正當競爭,與南朝文學既競爭又學習、融合。北朝的文學競爭既是推動文學事業(yè)發(fā)展的動力之一,又是其積極向上的文學創(chuàng)作精神的表現。 [關鍵詞] 北朝;文學...
-
身份置換下的多元書寫
[摘 要] 在明代,代筆散曲的題材范圍較為寬泛,其中代人贈妓或代妓贈人類曲作最多,此外還有代人抒懷、悼內、勸誡、恭賀、餞行、邀柬、嘲謔等曲作。明代散曲代筆現象的產生和多元發(fā)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明代文士對代筆傳統(tǒng)的承繼;二是...
文學研究
-
元、迎、探、惜“四春”與“原應嘆息”關系辨析
[摘 要] 元、迎、探、惜“四春”作為十二釵中的姊妹共同體,關于她們的闡釋最為經典的是脂硯齋的“原應嘆息”。具體來說,元春為“原”,在傳統(tǒng)文化中和王政、天道相關,賈元春即“假元春”,是全書的基調;迎、探、惜“三春”分別對應“應”“嘆”“息”...
-
論《紅樓夢》研究中的“去神話”現象
[摘 要] 神話是《紅樓夢》展開敘述、結構篇章、塑造人物、象征表達和建構主題的原型,對《紅樓夢》的全面理解與研究至關重要。然而,在二百多年的《紅樓夢》研究歷史中,對于《紅樓夢》中的神話視角、神話原型的編碼和再編碼、神話內容及其帶來的神話結構...
《紅樓夢》研究
-
青年微公益組織志愿失靈及行為匡正
[摘 要] 發(fā)展公益慈善事業(yè)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隨著互聯(lián)網、新媒體等技術的發(fā)展,微公益以其大眾化、常態(tài)化、便捷化的特點已經成為公益領域和社會治理的新興力量。受組織認同的“精神缺失”、組織制度的“職能缺位”、組織管理的“過程低效”、組織...
-
建設宜居宜業(yè)和美鄉(xiāng)村背景下鄉(xiāng)村治理多元規(guī)范體系的優(yōu)化策略
[摘 要] 鄉(xiāng)村治理一直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內容。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中鄉(xiāng)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必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著重提出建設宜居宜業(yè)和美鄉(xiāng)村,體...
-
新時代高校服務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實踐路徑探究
[摘 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著重強調在鄉(xiāng)村產業(yè)、文化、生態(tài)、人才和組織等方面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進一步明確了實施鄉(xiāng)村振興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文章基于吉林師范大學扶農助農的實踐,從新時代高校服務鄉(xiāng)村振興的價值意蘊與必要性、需破解的難題以及實踐路徑三...
社會學研究
-
新時代推進理論武裝走深走實的依據、內涵和路徑
[摘 要] 堅持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發(fā)展,是黨的寶貴經驗和制勝法寶。黨的百年奮斗的偉大實踐,賦予理論武裝豐富的理論依據、歷史依據和實踐依據。我們要準確把握新時代理論武裝的全新內涵,增強理論宣講說服力、提升理論傳播感染力、提...
-
東北抗聯(lián)精神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芻議
[摘 要] 東北抗聯(lián)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在十四年的全民族抗戰(zhàn)過程中精神風貌和思想品格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東北抗聯(lián)精神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既有助于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
-
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內涵、方法及其當代價值
[摘 要] 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重要傳家寶。中國共產黨素來重視調查研究,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形成調查研究思想。毛澤東一生致力于調查研究,提出的“人民至上”“解剖‘麻雀...
-
文道合一:基礎教育階段語文與品德融合教育的理路及方式
[摘 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要求語文課程需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fā)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在此背景下,具有母語教學、價值塑造和文化傳承等多重功能的語文教育充分凸顯出其與品德教育相融合的必要與可能。語文教育蘊含著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相關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