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機里“奪”回溫暖的時光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最近幾年,面對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發(fā)出的這個靈魂拷問,我們可能有同樣的答案—手機。
你看!大街上盯著手機罔顧前路、無暇觀景的青年;公園中,捧著手機一動不動、專心致志的老人;客廳里,端著手機手舞足蹈、激動怒吼的孩子;教室里,藏起手機謹小慎微、膽大心細的學生……他們都是手機最忠誠的朋友。(剩余24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