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守護“記憶里的中國”
不久前,《隨州曾侯乙編鐘》與《少林寺碑碣(566—1990)》、鄭和遺存《布施錫蘭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一同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這些“中國記憶”,何以跨越山海、打動世界,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獻保護項目,躍升為代表人類文明印記的“世界記憶”?
真實最具有說服力。隨州曾侯乙編鐘,銘文與音響互通互證,完整保存了2400多年前人類的音樂智慧,被稱為世界第一部有聲“音樂教科書”;少林寺碑碣跨越1400多年歷史,以近500通碑碣串聯(lián)起中國佛教史、政治史與全球文明交流史;鄭和下西洋時所立的布施錫蘭山佛寺碑,則鐫刻著600多年前中國寶船前往海外的交流交往故事,記載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文明對話。(剩余10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