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嗩吶多種可能
——觀張倩淵“絲路嗩吶專場音樂會”所感兼談“新大眾文藝 ”

打開文本圖片集
2025年6月7日,當嗩吶演奏家張倩淵手持亞美尼亞嘟嘟克吹響《蒼吟》的第一個長音時,原本熱鬧的音樂廳里立刻安靜了下來。這件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古老樂器,在一位年輕的中國嗩吶演奏家的吐納間流淌出蒼茫的絲路敘事一使得這場音樂會更像是一次文化基因的交匯與解碼。作為嗩吶界唯一的“金鐘獎”“文華獎”雙料金獎得主,張倩淵以“絲路嗩吶”為名,在6月初分別于成都、西安的舞臺上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絲路音樂之旅:她手中的嗩吶時而化身波斯商隊的駝鈴(《塔赫特隨想》),時而變作貴州山野的歌謠(《樹魂》),時而又熔鑄成電子脈沖中的京韻(《朝鑼暮鼓》)。(剩余534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