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集錦
過大石頭村(外四首)
雪夜,牧人提著馬燈
巖鷹在山頂?shù)却切潜犻_眼睛
月高,天黑,風(fēng)冷
雪花扶著昏暗的燈光
仿佛一粒粒石子落滿崎嶇山路
另一塊,在歲月的皮祅里
溫暖又安詳
一首詩從唐朝飄來
一首詩從唐朝飄來
飄到宋朝
飄過元明清
帶著唐風(fēng)宋雨
冰雪的滋味
歷史的況味
豪氣升騰的清爽
紙墨腐爛的霉味
也有月光,塵土,脂粉
和世俗生活的煙火氣
糧食和秕子的味道
一首詩從唐朝飄來
是秕子里長出的青苗
風(fēng)雨釀出蜜糖
月光釀出美酒
月夜想李白
大唐今夜一定很冷吧
太白先生宅在家中
對月,獨飲
月光如水,白發(fā)千丈
那塊淡白的月亮,像誰?
那孤單單的影子,又像誰?
哦,賀老先生走了
孟夫子和王龍標(biāo)也走了
月光另一頭
落魄的杜甫,無錢買酒
在破敗的院子里,獨自徘徊
救世的良藥啊,苦難成就…
月光說
在月光下寫一行詩
一群螞蟻,黑黝黝爬向唐朝
月亮臺
肯定與月亮有關(guān)
西域以西
天山北坡烏蘇河谷
這塊酷似月亮的臺地
適合一場盛大的蓮花道場
兩百年前的金黃廟宇
被一場風(fēng)暴毀滅
碩大的河谷
空空如也
月亮隱在月亮后面隱在時間之外的那個人不是神,也不是
紅衣喇嘛
哦——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風(fēng)吹大峽谷青草如經(jīng)幡
天山是親人
記憶中,它是一條
莽莽蒼蒼的巨龍
馱著云,馱著霧
馱著童年,馱著夢
悲喜榮辱,青春蒼翠
我的祖父祖母,踏著
一百年前的黃沙塵土
從遙遠(yuǎn)的甘肅民勤
沿著河西古道
走戈壁,過沙漠,翻天山
最終把自己埋在
天山腳下
我沒有見到過他們
而天山,日日相見
天山于我更多了一層親密
仿佛它就是我的親人
林隱君
天山南北(外二首)
在天山之南
百姓的盼頭植入無人地帶,柔腸生出豪情
歲月飄下的風(fēng),是綠的
石榴籽一樣抱團的民族,內(nèi)心有晶瑩的紅走過的鹽堿地、在走的綠洲、將走的河道都在成為金山銀水、綠水青山
在天山之北
汗珠出東方,向西落,星星一點點推向黎明
大道之上
溫柔的力,穿過七十年的砥礪,和幾代人的靈魂
再穿過
科技、能源、路基;谷穗、鮮果、胡楊…
天山橫亙在望不到盡頭的峰巒中,我在感受春秋吐出絲線,時代織出經(jīng)緯暗含著風(fēng)的鼓手、月的鋼琴…
這是中國最美的公路,這是自駕游的天堂提及筑路史、一日四季之美,目光所及開都河、九曲十八彎、神秘大峽谷、那拉提草原……那種感懷,由點及線,由線及面由天山一角,見證祖國和時代,扶持前行
獨庫公路
這條路,草木連滾帶爬,奔走相告
這條路,斗轉(zhuǎn)星移之后
二百零六塊骨頭閃耀的光粒,沿著獨山子和庫車
形成精神的脈系
這條路,一寸寸飽含風(fēng)霜的筋骨
沿著兩千米的海拔
匯聚于三千四百米以上的哈希勒根達(dá)坂
高聳的脊梁,恒久地彎向大地
當(dāng)我了解到,一九七四年八月,一支又一支工程兵
以“S"形,往復(fù)于
海拔高、濕氣重、空氣薄,晝夜溫差大的征途
連雪豹和鷹隼,都懷起敬畏
縱使懸崖絕壁的“飛線”,地勢險要的“虎口”終日盤桓縱使泥石流、雪崩、塌方、永凍層撲殺而來我依然能感受到夢和現(xiàn)實,在正負(fù)極般碰撞
十年征程,幾十年如一日生命的搏擊
一批又一批震撼的臉譜,一腔又一腔的熱血
帶動皸裂的手足和臉龐
他們的心頭,涌動過無數(shù)地質(zhì)和氣象的驚濤駭浪
在天山勝利隧道
許多年后,我依然深信這條洞穿天山隧道
像創(chuàng)造推動發(fā)展的引擎
無視斷裂破碎帶、高地應(yīng)力、高地震烈度的危機
堅定的生命下,和著硬巖掘進機的轟鳴
闖勁總有來源。(剩余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