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預算績效法治化:案例分析與立法建議
荀子日: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最高層次,對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具有引領、規(guī)范、保障作用。我國自21世紀初啟動預算績效化改革,前十年以績效評價為主,2011年啟動“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將預算績效管理推進到“全面化"階段,目前這一目標已經陸續(xù)實現[34]。(剩余10667字)
目錄
- 深化專題調研 發(fā)揮代表作用...
- 加強縣鄉(xiāng)人大工作和建設的重要文...
- 代表個體特征如何影響履職意愿...
- 學習貫徹代表法推進代表履職法治...
- 從“兩個結合”認識實行人民代表...
- 地方人大備案審查立法規(guī)范化建設...
- 堅持改革和立法相統(tǒng)一相促進確保...
- 地方預算績效法治化:案例分析與...
- 在合作中監(jiān)督:預算草案初審的理...
- 以參與式預算紓解人大財政經濟工...
- 地方人大預算審查監(jiān)督重點向支出...
- 治國理政現代化背景下地方人大監(jiān)...
- 專題詢問只應在人大常委會會議上...
- “另選他人"之管見...
- 五微”工作法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