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聊齋志異》管窺清代科舉生態(tài)
中圖分類號:I207.419 文獻標志碼:A
引言
中國古代選拔人才的制度隨著歷史發(fā)展?jié)u趨完善,自漢魏時期的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至隋代開創(chuàng)科舉制度,歷經(jīng)唐、宋兩代,發(fā)展演變已然十分成熟。作為一種官員選拔制度,科舉考試為寒門士子提供了一條相對公平的仕進之路,對選拔人才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但自宋以后,士人對政權(quán)的依附性大大增強,科舉人仕幾乎成為士人參與國家政權(quán)的唯一途徑,尤其是明清時期,科舉考試范圍限定在《四書》《五經(jīng)》之中,應考士子不僅要“代圣賢立言”,還需遵循固定的作文格式,對士人思想的鉗制進一步增強。(剩余1243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