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鬼穴針灸術與傳承
〔摘要〕 孫思邈繼承并發(fā)揮了道醫(yī)葛洪的針灸療法,創(chuàng)立了用于治療癲疾的鬼穴針灸術,取穴以督脈、任脈、手足太陽經、手足陽明經、手足太陰經、手少陰心經及手厥陰心包經的五輸穴、經脈交會穴為主,依據所屬臟腑經脈及功能主治,分別稱為鬼宮(人中)、鬼信(少商)、鬼壘(隱白)、鬼心(太淵、大陵)、鬼路(勞宮、間使、申脈)、鬼枕(風府)、鬼床(頰車)、鬼市(承漿)、鬼堂(上星、尺澤)、鬼藏(會陰)、鬼臣(曲池)、鬼封(海泉)、鬼祿(懸命)、鬼城(十宣)、鬼邪(手三里、足三里)、鬼門(百會、囟會、膻中)。(剩余1905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