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手法在小說中的運用
——以《格列佛游記》為例
[摘 要] 陌生化理論是20世紀俄國形式主義的核心概念之一,在藝術表現(xiàn)中發(fā)揮了獨特作用。本文以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為例,對陌生化藝術手法在小說中發(fā)揮的作用進行具體分析,表明其在語言、修辭、形象、視角上所發(fā)揮的作用。
[關鍵詞] 《格列佛游記》 陌生化 斯威夫特
[中圖分類號] I10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3)23-0081-04
俄國形式主義理論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為手法的藝術》中提出“陌生化”這一文學理論概念,他認為藝術的存在是為了恢復人們對生活的感知,而藝術的目的是向人們傳達被感知的事物而不是人們所知的事物[1],“藝術的目的是使你對事物的感覺如同你所見的視像那樣,而不是如同你所認知的那樣”[2]。(剩余511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