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常:在博物館中解碼文明基因

打開文本圖片集
在山東博物館“海岱日新”展廳,一組八千年前的陶灶靜靜陳列——三個石支腳托著傾斜的陶釜,灶門巧妙斜對通風口,至今仍能讓人“看見”史前先民炊事時的智慧火光。
這件由現(xiàn)任館長劉延常2008年在主持發(fā)掘章丘西河遺址時出土的“遠古廚房”,已從深埋的考古遺存,變身為博物館中的“文明敘事”。
從田野考古領(lǐng)隊到博物館掌舵人,劉延常帶著近40年探方里的泥土記憶,在40萬件館藏文物的星河中重新錨定坐標:如何讓青銅器上的人面紋開口講述商周王權(quán)與東夷文明的碰撞?怎樣用數(shù)字化技術(shù)讓薄如蟬翼的蛋殼黑陶穿透時空壁壘?
在這座凝聚著70年傳承積淀的殿堂里,他正將考古學的實證精神注入展陳設(shè)計的肌理,讓每一件文物都成為解碼文明基因的鑰匙,把博物館打造成一座連接古今、啟迪未來的“文明大學堂”。(剩余422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