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理論建構中國古典詩學模式的困境
——論蘇源熙《詩序》研究的局限性
摘要:蘇源熙的《詩序》研究以大膽的跨文化、跨學科研究方法,在西方理論背景下探尋了《詩序》對《詩經》的諷寓性閱讀模式,以及《詩序》構建中國歷史的詩學化方式,拓展了中國古典文論研究的視野,在予人啟發(fā)的同時,其研究也呈現(xiàn)出一些局限性:將“諷寓”“規(guī)范性閱讀”等西方概念運用于中國古典語境中,與“比興”“美刺說”相對應,顯而易見地造成了術語的混淆與理論的齟齬,不僅損耗了原概念在西方哲學史中的豐富含義,也掩蓋了中國的修辭語言、文學內涵乃至哲學理念的獨特性,使之在翻譯的轉換后,讀者更難以觸碰語詞文化沉積下的原貌,并且未足夠徹底地建立一個比較的系統(tǒng)以發(fā)掘和表達中西文學的同構性和可譯性,而是簡單化了中國《詩經》的接受史,論述中也缺少中國文化史與古典哲學的維度,導致其解構闡釋呈現(xiàn)出牽強之處。(剩余12928字)